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在全国40个物流节点城市实现布局,管理及经营40个物流港项目,总运营面积约494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的综合出租率约88%。本集团已获取经营权的土地面积约833万平方米,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已获取经营权的土地面积约245万平方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黏性,进一步打造品牌影响力。
展望今年下半年,集团将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及时放缓增量投资力度,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运营能力、改善运营效益”上来。为加强招商工作力度,本集团推行了一系列积极务实的手段,如建立战略客户对接机制、研究挖掘新兴产业增量需求等,推动招商成效落地;同时,本集团将持续探索更多轻重融合业务和增值服务,重点发力轻资产运营、管理输出、冷链及分布式光伏应用等增量业务,千方百计围绕主业增收创收,切实提升资产运营能力和效益。
在增量投资上,本集团将更为审慎,更加“精挑细选、优中选优”,聚焦在经营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的核心区位进行投资。深圳地区,将围绕深圳三级物流场站开发布局,以“公交+物流”“地铁+物流”等试点项目为切入口,打造示范性标杆项目,同时持续做好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工程建设,依托铁路货场运营主体优势,推动货运班列上量增收。大湾区(不包括深圳)内,持续优化佛山、中山等项目的管理运营。北京地区,继续推动在谈项目落地,争取房山、顺义两块土地获取。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转型项目是本集团探索“投建管转”大闭环发展模式中的重大尝试。本集团于2023年10月与深圳市龙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及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办事处就本集团华南物流园一期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土地开展整备项目签订了《土地整备监管协议书》,采用安排留用土地和货币补偿的方式实施本项目。
2024年上半年,深国际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一系列阶段性进展,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力争年内签订首宗土地合同。深国际华南物流园的转型升级工作获得政府大力支持,作为土地整备改革首批试点先行推进实施,土地整备收归政府的首宗地块成功拍卖,顺利引进多家大型央企,为项目未来的整备留用土地提供了价值参照;园区转型整体规划逐步落地,作为深圳市首批重点部署的“集中连片用地项目”之一参与了全球招商,增添了“中部国际工程设计总部经济集聚区”产业新功能。
未来,该园区将由物流仓储功能转型升级为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配套高端商业和居住的综合性功能;本集团将按新规划功能,分期确认留用地块,逐步开发、建设、运营,以实现收益,为股东贡献回报。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的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39亿元(相当于港币42亿元),主要包括投资于物流园项目约人民币18亿元;深圳高速项目约人民币9亿元;平湖南项目约人民币6亿元。
本集团预计2024年下半年的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65亿元(相当于港币70亿元),当中包括物流园项目约人民币21亿元,深圳高速项目约人民币26亿元,平湖南项目约人民币9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实现总收入约港币 66.1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撇除汇率影响,与去年同期相若)。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609%至约港币6.53亿元,主要是受益于本集团成功把两个物流港项目置入华夏深国际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华夏深国际REIT”),录得税后收益约港币5.87亿元,以及主动优化内外币种结构而使汇兑损失大幅减少。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港口联网行动”取得标志性进展,构建起以南京西坝港及江苏靖江港为海江联运中转枢纽港,以河南沈丘港及江西丰城港为集配港的业务布局,显著提升本集团港口板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本集团持续拓展港口营运产业链,加强了项目间的协同与联动。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推动港口板块向绿色、智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港口转型升级方面,也取得明显进步。
于2024年上半年,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1%至约港币16.02亿元,主要受惠于港口供应链业务增长;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13%至约港币4,367万元,主要是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港口业务毛利率下降及新项目仍处于培育期等因素的影响。
2024年下半年,将围绕港口板块分拆上市的远期目标,本集团在新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上,重点关注其对商业模式完善、板块协同性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本集团将加紧推动河南沈丘港一期、江苏靖江港等新投营项目达产达效,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营效益。随着江苏靖江港主码头二阶段工程验收,本集团将加快整体工程建设收尾,推动项目进入运营新阶段,届时将在业务量、营收等方面带来可观增长。同时,持续关注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审慎寻找投资机会。
本集团的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由本公司持有约52%权益的附属公司深圳高速(其H股于联交所上市及其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统筹经营。
于2024年上半年,收费公路的路费收入及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10%及14%至约港币26.33亿元及约港币10.65亿元,主要由于2024年年初雨雪冰冻天气及法定节假日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期增加,以及益常高速项目公司于2024年3月2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等因素影响。
于2024年上半年,大环保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7%至约港币7.90亿元,主要由于风力发电收入下降。此外,因资产减值及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增加的影响,导致大环保业务录得净亏损约港币1.57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港币2,181万元)。
本集团冷仓及智慧仓项目覆盖深圳、上海、石家庄、成都等地的多个物流港,主要为食品、医药、3C电子等行业客户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已投入运营的冷仓及智慧仓面积合共约18.19万平方米,在建、拟建及规划中的冷仓及智慧仓面积约30.31万平方米。
在冷链业务方面,本集团近年在各物流港项目规划和建设冷仓并取得良好进展。本集团与冷链物流头部企业“万纬物流”合资成立冷链运营公司,通过“重资产自主拓展+轻资产合作运营”的业务模式推进冷链业务发展。于2024年6月30日已投入运营的冷仓面积约18.19万平方米,分别位于深圳黎光项目、上海闵行项目、石家庄正定项目、成都青白江项目及天津西青项目,其中,已完成智慧化改造并投入运营的冷仓面积共计约3.34万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客户的库存空间利用率及货物周转率,同时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集团持续深化“投建融管”小闭环商业模式,通过多种物流资产证券化途径实现价值最大化。于2024年6月,本集团成功把杭州一期项目及贵州龙里项目置入华夏深国际REIT,录得税后收益约港币5.87亿元。2024年7月9日,华夏深国际REIT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基金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4.94亿元,本集团认购华夏深国际REIT份额总数的30%。华夏深国际REIT是2024年中国境内公募 REITs市场上市的首单仓储物流REIT,通过华夏深国际REIT的发行,本集团可有效盘活优质存量物流港资产,实现资金回笼,增强本集团的滚动投资能力。此外,本集团作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仍可继续受益于该等项目的业绩,同时可为该等项目提供营运管理服务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收入。
为确保小闭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本集团将继续坚持“私募”和“公募REIT”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为公募扩募储备项目,另一方面继续研究与实践新设立私募不动产基金,多层次推动集团物流仓储的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