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在全国42个城市实现布局,已获取经营权的土地面积约836万平方米,管理及经营46个物流港项 目,总运营面积约579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的综合出租率约91%。物流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其中,本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运营面积达118万平方米,2024年新投营面积约46.9万平方米,大湾区物流仓储龙头企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未来展望方面:物流主业巩固优化。坚持优中选优发展思路,合理控制新增投资节奏,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对细分市场研究,充分做好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把握深度参与《深圳市现代物流场站布局优化》契机,加快推动福民地块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意向土地开发权益;继续紧跟光明区、罗湖区地块开发机遇,加快深圳低空战略布局;研究深化「公交+物流」、「地铁+物流」模式落地,形成可复制的利润增长模式。立足本集团重资产资源网络,进一步挖掘市场机会,努力提升物流园的供应链价值。
本集团在重点布局大湾区的同时,以「优中选优」的策略完善全国网络的战略布局,聚焦把握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核心节点城市的布局机会,全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重点城市渗透率及项目密度,夯实高标仓网络基础,形成全国联动效应。
2024年,深国际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10月,深圳市龙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公布了土地整备单元规划,其内容列示了留用土地及其规划;2024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公布,第一期留用土地已获得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将开展供地相关工作,该通告的发布标志着本集团拥有上述地块的开发权。同时,各方就土地整备监管协议签订补充协议,对实施细节作出进一步约定。其中,第一期涉及的留用土地为02-20-04地块,用地面积21,968平方米。
本集团已于2024年确认土地整备税后收益约港币23.67亿元。后续,本集团将加快物流建筑拆迁清理等工作,及早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实现销售回款与现金流回笼。
未来数年内,本集团将按新规划功能,推进留用土地的获取及开发建设,逐步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和开发收益。
2024年,本集团的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83亿元(相当于港币88亿元),主要包括投资于物流园项目约人民币32亿元,深圳高速项目约人民币19亿元,平湖南项目约人民币19.6亿元。
本集团预计2025年的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131亿元(相当于港币139亿元),当中包括物流园项目约人民币30亿元,深圳高速项目约人民币53亿元,平湖南项目约人民币25亿元,深国际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项目人民币10亿元。
2024年,本集团实现总收入约港币155.7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4%,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前海住宅项目(颐城栖湾里)交付并确认收入约港币55亿元,而2024年并无该项收入;经营盈利约港币52.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主要由于本集团分别录得资产减值损失约港币8.67亿元及公允价值损失约港币2.42亿元。
2024年,本集团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51%至约港币28.72亿元,主要是受益于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确认税后收益约港币23.67亿元,以及完成两个物流港项目置入华夏深国际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并录得税后收益约港币5.87亿元。
2024年,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8%至约港币35.86亿元,主要受惠于港口供应链业务增长及江苏靖江港全面投营带来新的收入贡献。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港口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加上新投营的港口项目仍处于培育阶段等因素,初期运营成本及开支较高,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31%至约港币6,040万元。
展望方面,港口主业战略延伸。围绕分拆上市远期目标,继续落实「港口联网」战略,拓节点、延链条,持续关注大湾区、西江流域等重点布局战略区域,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及供应情况基础上,选取优质码头及岸线投资机会,重点推进佛山富湾港项目,力争2025年积极推进河南沈丘港项目二期。
本集团通过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深圳高速统筹经营收费公路业务和大环保业务。
深圳高速于2024年的整体收入约港币100.2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主要由于益常高速项目公司于2024年3月2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范围以及大环保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深圳高速录得净利润约港币13.2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0%,主要原因包括其联营公司深圳市深国际联合置地有限公司所贡献的投资收益较去年大幅下降,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以及经营利润下滑。于2024年,本集团应占深圳高速的盈利为约港币5.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4%。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已投入运营的冷仓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分别位于深圳黎光项目、上海闵行项目、石家庄正定项目、成都青白江项目及天津西青项目;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智慧化冷仓面积约2.8万平方米。同时,在建、拟建及规划中的冷仓及智慧仓面积合计约27.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