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号”中欧班列:一个抢回来的项目
2021-05-23
自2020年8月18日首发运行以来,深国际携手中外运打造的“湾区号”中欧班列凭借时效快、全天候、安全稳定、分段运输的独特优势,业务发展迅猛,至2021年2月上旬的短短半年间,已开行33列,并在原来的“深圳-德国杜伊斯堡”路线之外又开辟了“波兰-深圳-韩国”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累计运输货重1.6万吨,货值人民币9亿余元。作为深国际与央企合作的第一个大型项目,这个跨境货运班列的开通,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一切因素,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想不到”,成为深国际对外投资史上的一个重要亮点。
抢抓机遇
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湾区号”的诞生背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并持续肆虐,造成海运、空运大面积停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畅通性受到冲击。2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十项措施,大力鼓励企业充分运用中欧班列的战略通道,化解疫情影响;5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深圳中欧班列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从市属国企中遴选具有物流运作能力的企业,与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深圳中欧班列运营平台,负责运营深圳平湖南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湾区号”班列。在此背景下,集团投资部于2020年5月初突然接到了市国资委战略处征询意见的来电,但留给企业决策是否参与遴选的时间只有半天。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深国际真的在半天之内就作出了参与的决定。对机遇的敏锐性,源自于历史积累。早在2018年,集团投资部就对“朗华号”中欧班列(深圳盐田至白俄罗斯明斯克)的运营情况做过一次深入的调研,尽管该项目因当时市场需求不显著而没有推进,但研究成果却为2020年5月的快速决策打下了一个底。管理层认为,中欧班列虽然盈利性不强,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市场需求较2018年要大得多,加上政府稳外贸、稳产业链供应链的态度很坚定,市场环境较2018年明朗许多;同时,深国际正推进与广铁集团合作共建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业务以平湖南站作为始发场站,有利于带动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货运量和发展各项增值服务,有利于丰富深国际的业态,为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参与运营“湾区号”也可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构建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保障深圳欧洲之间供应链畅通、维护产业链安全和稳住深圳外贸基本盘,以及有利于提升深圳市“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中心城市地位。总之,这是一个能充分发挥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且做到了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盈利性和公益性的典型项目,只要营业收入能基本覆盖运营成本,就应当积极参与。
强强联合
第三个想不到的,是原本竞争优势并不突出的深国际,最终拿到了“入场券”。起初,“胜算”不大,因为深圳市属国企中已有参与中欧班列运营的“先行者”,相比之下,深国际并无相关经验。为了争取机会,集团投资部全员上阵。投资部总经理王敬贤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向集团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并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市国资战略处,把深国际从事物流行业20年、在深圳运营管理多个自有物流园区、在平湖南货运场站也具有“地利”之便等特点,掰开揉碎地推荐了一遍又一遍;留在家里的团队也立刻行动起来,查找最新市场数据开展可研,做立项准备。深国际团队的积极作为,加上平湖南这个“地利”之便的筹码,促成集团最终获选为深圳本地企业代表,与中外运共同运营“湾区号”中欧班列。
第四个想不到的,是拿到“入场券”才仅仅是一场大型攻坚战的开始。因为,“湾区号”中欧班列的运营,不仅是中外运和深国际两个联合运营主体之间的沟通、谈判,还涉及到与广铁集团、招商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海关等的多轮多向沟通,这里面既有大型央企,也有政府部门,加上市政府下达了“三个月内要开通运营”的铁令,更是增加了谈判沟通的强度和难度。作为政府,各方都在尽最大努力给予便利,但政策的制定、流程的履行都有对应的准则和相应的时间成本;作为企业,不论是中外运还是深国际,也都要依据自身实际,踩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谈判最剑拔弩张的时候,双方还需要用撂狠话的谈判技巧,“不谈了”的底牌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值得庆幸的是,“湾区号”中欧班列首个班列在8月18日如期从深圳平湖南发车,前往德国杜伊斯堡,行程辐射波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作为联合运营方,深国际持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并成功争取到了两个董事席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经营计划和利润分配审议等权利;集团投资部的团队也在落地这个史无前例的“短平快”项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战训练。
崭新征程
第五个想不到的,是“湾区号”中欧班列才一亮相,就获得了高度关注。8月19日,也就是“湾区号”开通运营的次日,国家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高度肯定了“钢铁驼队”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个想不到的,是“湾区号”中欧班列投入运营没多久就开始不走“寻常路”了。在市场层面,班列发车频次很快从每周一次增加至每周两次;在首发运营短短2个月后,又根据市场需求开辟了“深圳—布达佩斯”的新线路;在运营5个月后,开辟了从波兰以班列运至深圳,再从蛇口港以海运发往韩国仁川的带货路线,把欧亚铁路货运物流通道变成了“欧洲—深圳—日韩”铁海联运物流通道,这个创新的“跨境带货”方式,将欧洲至东南亚的传统运输时间从45天左右缩短至22天,也为深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翻开了崭新篇章。
2021年,“湾区号”将驶向何处?
广铁集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以东莞、广州、深圳3座城市为“中心站”的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增长势头呈现“井喷”,开行班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71.4%,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产品种类涵盖通讯设备、电子产品、医疗器械、五金工具、家用电器、服饰鞋帽、生活日用品等,进口货物主要为木材、工农业原材料等。
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实际上也意味着竞争在不断加剧。作为中欧班列“家族”的新成员,“湾区号”虽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电子产品、轻工产品货源的盛产地,并已成功服务过华为、中兴、比亚迪等本地大客户,但未来面临的竞争却是极大的,它除了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兄弟班列“分食”之外,还面临着要与成都、西安等地区中欧班列的竞争,其中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发车的频次不够密集,而西北地区的中欧班列有较早开通运营的先发优势,一些线路已经能保证每周三四次发车频次了,造成部分企业为确保发货时间,宁愿把货物先运到成都、西安,再转运至欧洲各国。
针对上述情况,“湾区号”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一方面将加大与国铁总局的沟通力度,争取获得更多发车计划;一方面将加大对本地大型企业的推介力度,在2020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争取更多货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精心培育市场,把开往欧洲的货运班列运营得更加红火。此外,还将及时依据市场需求,加开通往俄罗斯的班次,并积极创新联运方式,进一步顺畅东南亚至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沿线城市与中欧贸易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湾区号”中欧班列
“湾区号”中欧班列是由深圳市政府牵线搭台,由深国际和招商局旗下中外运联合打造的中欧班列产品,于2020年8月18日正式通行,自深圳平湖南始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莫斯科、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等地,历经16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运行13438公里,是目前我国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2021年2月11日起,“湾区号”中欧班列增开了“波兰-深圳-韩国仁川”的铁海联运线路,其中波兰至深圳的陆路里程为10996公里,深圳至韩国的海运里程为1350海里,打造了深圳“一带一路” 倡议海陆多式联运物流大动脉。